上海市气功研究所

您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每月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每月动态
每月动态
佛家禅修对于调适心理具有积极作用
《医学与哲学》今年第三期发表了三篇阐述佛家禅修用于心理调适的论文,其都肯定了佛家禅修对于调适心理的积极作用。《略论禅与心理治疗相关的几个主题》一文认为:禅的养身疗法被西方精神医学家运用在治疗上已经有几十年。霍妮认为只要把妨碍理想化的幻想去除,真正的自我就有发展的机会;心理学家梅纳 谢利(M.Shelly)证明,超觉静坐有使人变得快乐、轻松、能力增强等功能;能使人学会自制、社交力、自信心、情绪控制等都明显增加。修禅之法,在形式上必须静坐。佛教称为坐禅,也叫禅定。有动静如一的效果。静坐能让人平静,把内心统一在无杂质的心境中,其能伏欲界烦恼,止息贪、嗔、痴、慢的躁动,使低沉、忧伤、焦虑、等有损健康的不良情绪自然不起,从而令人心理安恬平静,具有很强的自我约束、自我平衡心理的能力。也有研究指出,由冥想、禅修等方式诱发灵性经验的人,其精神健康程度也高于一般标准,他们较能拥有满意的人际关系、较高的自尊心、较低的焦虑感、较清楚的自我认同感、较关怀别人等。心理学家查尔斯 塔托(Chales Tato)相信,禅机具有精神的润滑作用,它能使涣散的注意力,经由静坐而归于意识之中;美国心理学家肯恩 威尔伯说:“禅修可以协助心理治疗建立起觉照的能力,修复某些心理问题”。因此,通过正确的禅修训练,的确对身心整体运作有着极为正面的帮助。此外,禅修还能提升自觉能力、整合主观经验、增加对情感的接受和包容度、乐观化记忆的过程、增加活力和喜乐、提升效力和自信、更有技巧地解决问题、增加对自己和他人的慈悲、更能控制感受、更放松和更有弹性。 《禅宗牧牛图对现代心理治疗技术的启示》文中指出:禅宗牧牛图可溯源于魏晋南北朝时代,是禅宗排除内心杂念、纠正心理、修习禅定的次第法门,即具体的思维观想训练技术。禅宗牧牛图提供了一种绝佳的心理治疗观想模式,与安全岛、保险箱、遥控器等现代心理治疗技术的观想有异曲同工之妙。禅宗强调通过禅修的方法“明心见性”,即在日常生活中彻悟内心思维与烦恼的根源,实现心理的调伏与心灵的解脱。禅宗修习针对心理活动发生的根源,因此禅宗牧牛图所蕴含的禅修境界对于心理治疗的最终目标是彻底解决心理问题,即通过忘却身心或达到空无的境界,根治“载体”来实施心理治疗。与现代心理治疗技术相比较,禅宗牧牛图不仅符合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习惯,易于普及,而且应用于实际心理调适和治疗操作中,更加易于观想和具象化。《基于正念禅修的心理疗法评述》文章认为:正念禅修是通过对各种感受仅仅是单纯的观察与觉知(即正念训练),发展起对一切感受毫无贪嗔完全接纳的平等心,通过日益微细与敏锐的觉知力和日益扩展的平等心,使人达至最终的觉悟与解脱。Davidson等最先研究了正念疗法对正常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和脑电活动水平的影响,通过对照实验发现正念禅修可以促发左侧额页与积极情感有关的脑电活动;L.Parnell指出正念禅修可以激活额页和强化左半球的脑功能。正念禅修可以帮助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提高对消极感受的耐受力,从而减少冲动,提升有效应对能力。正念训练可以治疗焦虑障碍、自杀、创伤、成瘾行为等多种心理的、身心的和社会性的失调。 (本室摘自《医学与哲学》201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