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每月动态

2006年第11期(总第193期) 宣传普及气功科学知识的窗口——记“气功史陈列馆” |
“气功史陈列馆”前身为 “气功史陈列室”,创建于1993年。当时,建国后的第二次气功高潮方兴未艾。群众性的气功普及活动广泛开展,气功的科研、医疗、教育深入进行,气功的书籍报刊大量出版,气功开始走出国门,受到各国民众的关注和喜爱。与此同时,气功领域乱象初现,一些鱼龙混杂的情况让人们真伪莫辨。在此情势下,人们迫切需要全面了解气功科学知识,对“什么是气功?”“气功是如何产生的?”“怎样正确习练气功?”等问题想求得正确的解答。顺应社会的需求,上海市气功研究所决定创建“气功史陈列室”,並于1993年底落成开放。此后,来参观的国内外客人络绎不绝。据粗略估算,陈列室成立十余年来,参观人次已逾上万,其中不仅有气功专业人士,还有为数众多的气功爱好者。参观后,他们对这一国内外独此一家的陈列室赞不绝口,认为通过参观获得了不少有关气功的知识,得益非浅。不久,陈列室便成为上海市气功研究所的一个品牌,名扬海内外的气功界。 在新旧世纪交替之际,邪教法轮功借伪气功泛滥之机制造事端,掀起一股反社会反人民的逆流。党和国家采取果断措施,取缔了邪教法轮功,並开始对社会气功进行治理整顿。其目的是结束气功领域的某些混乱局面,使气功事业重新沿着科学健康的轨道前进。中国高层领导明确表态:“我们对气功不能一概否定,否则就不是唯物主义者。关键是如何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加强管理,使其为人民的身体健康发挥积极作用。”新世纪之初,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继颁布了《健身气功管理暂行办法》和《医疗气功管理暂行办法》。这标志着气功事业进入了规范管理、健康发展的时期。 “气功史陈列室”在辅佐党和政府正确普及科学气功健身、反对伪气功,促进气功事业健康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经过十余年的风雨历程,“气功史陈列室”在陈列方式、室内布置等方面已显陈旧,展出内容的调整补充也显得十分必要。古代部分的内容需要增加一些新的史料。现代部分的内容随着气功事业的发展需要进行更新。上海市气功研究所经过全面考 虑,决定对“气功史陈列室”进行翻新,重新布展,将其扩建为“气功史陈列馆”。展出面积由原来的60平方米扩大至200平方米,规划分序厅、南北两厅共三部分。由此来进一步加强其宣传普及气功科学知识的功能,使之更加符合当前科学健身、养生文化蓬勃发展的新形势。这项工作得到有关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成立了由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等领导担任主任的“气功史陈列馆筹建委员会”,确定上海市气功研究所、上海市健身气功管理中心、上海市气功协会为共建单位。三单位为此投入一定资金,並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班子。“气功史陈列馆”的陈列内容,由有关专家以原陈列室的内容为基础,加以调整充实,梳理选定;整体设计和布展,委托上海大唐博物馆艺术研究所进行。经过近十个月的精心打造,一座崭新的“气功史陈列馆”落成了。整个展厅显得古朴典雅,不大的空间中显示出四、五千年祖国传统医学瑰宝之一——气功深厚的文化底蕴。一幅悠远而曲折的历史长卷铺展开来,中华气功在各个历史时期所取得的成果,以及代表人物、代表功法尽悉形象地展现在人们眼前。陈列的内容分古代气功发展史和近现代气功发展史两大块。古代气功发展史部分以断代形式划为气功起源、先秦时期、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两宋金元时期、明清时期几个阶段;近现代气功发展史部分分近代和现代两个部分,后者又有第一次高潮、第二次高潮和新时期之分。陈列的方式图文并茂,生动活泼,一些珍贵的历史图片仿佛把人们带到已逝去的岁月。陈列室还展出有一定数量精致的复制文物,如青海出土的彩陶盆、马王堆汉墓中的导引图以及刻有上古气功修炼精华的行气玉佩铭等,此外还展示有拓制的内经图和气功的古籍善本等,使人观后油然而生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深深体会到中华气功的博大精深。有专家评论说;“气功史陈列馆”不仅具有学术展示的价值,还是宣传普及气功科学知识的一个窗口。 “气功史陈列馆”的问世,给海内外广大的气功学者、气功爱好者带来了惊喜,给气功事业的健康发展添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