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气功研究所

您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每月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每月动态
每月动态
美国学者研究沉思对情感转换的作用
近来美国学者与佛教界合作开展情感转换的研究。佛教提倡培育正面的精神状态,如快乐和良善等。西方的心理学不太研究正面的精神状态,而往往注重研究负面的精神状态如愤怒、恐惧和忧虑等。越来越多的西方心理学家正开始探讨以佛教的沉思训练来进行情感转换的可能性。威士康辛大学的Dauidson等经过重复研究证实了人的脑额部活动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当正面的情感在一段时间持续存在时,脑左额部活动便表现出活跃,反之,当负面的情感存在时,脑左额部的活动便表现出抑制。他以此技术来测试有多年沉思经验的佛教徒。第一个样本显示当研究者指示佛教徒沉思同情这一主题时,他们的大脑活动很快就转移到左额部。这一研究不能排除佛教徒的大脑在未经沉思训练之前就与众不同的可能性。于是Dauidson采用了另一方法,召集了一些威士康辛公司的志愿者,随意安排其中一部分人参加为期八周的基本沉思训练,另一部分人则与平时无异。结果表明,与未经训练的志愿者比较,受过训练的志愿者无论在平时状态还是面对情感的挑战,脑左额部活动都呈现增加的趋势。Dauidson说这不仅是单纯的研究,还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一个被称为“转换情感”的项目建议以沉思训练来促进西方人的情感健康。加州大学三蕃市的心理学家Paul Ekman等开展了一个实验项目,请十五名教师参加一个为期五周的沉思训练强化班,沉思同情和良善这一主题。在训练前后,进行了心理、心率、血压等测试,同时以录像监视非语言的情感反应。这些教师受训后,比受训前表现出更多的正面情感反应。基于这一结果,美国的有关研究者正在计划一个更大的便于操作的实验项目。(郁伟敏摘译自美国《SCIENCE》2003年8月第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