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气功研究所

您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每月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每月动态
每月动态
气功态时人脑对外周痛觉刺激反应的fMRI的研究
本研究为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经费资助项目,由上海市气功研究所郁伟林、上海华山医院汤伟军、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翁旭初、第二军医大学陈宜张等承担实施。研究目的:采用fMRI的方法,通过外周痛觉刺激,观察进入气功状态前、后脑功能激活区的变化,来探讨气功状态时脑功能的变化,以及气功效应可能的生理学基础。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练功30年以上,以静功为主的男性气功师4名。痛觉刺激采用痛阈测量仪通过钾离子透入法产生,刺激部位为研究对象的右小腿中部,刺激量为其痛阈值。研究采用GEsigna VH/i 3.0T磁共振扫描机,fMRI实验采用”block设计”,在练功前及练功15分钟后重复多次扫描,同时监测气功师的心率和呼吸。图象数据分析通过SPM2软件包进行。结果发现:练功前的痛觉刺激,脑内出现广泛激活区,可见双侧SII——岛叶区的激活,左侧SI区的少量激活,此外尚可见扣带回、丘脑、SMA区、小脑以及其它一些散在脑区的激活。练功15分钟后,脑内激活区明显减少,主要是少量SII——岛叶区的激活,以及散在脑内功能区的少量激活,扣带回、丘脑未见激活。对SII—岛叶区反应曲线的分析显示,练功前痛觉刺激所致该区的信号变化幅度为1.2%,练功后升高为3.5%。进入气功状态后,人脑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会出现功能改变,本研究表明这种功能改变主要表现为兴奋性降低。在某些特定区域如SII—岛叶区的信号变化幅度会出现明显上升,其确切的生理学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室摘自《心理学报》2005年37卷增刊、第891—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