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每月动态

西方传统科学不能作为衡量中医科学性的标准 |
著名中国古代哲学专家刘长林撰文说,科学方法应当为科学认识服务,并从属于科学的认知目标。因此,以是否采取了某种科学方法来判断是不是科学,是本末倒置,反客为主。古今中外,人类的认识有一个通病,就是无论什么主张或理论,如果取得了成功,它的效能就会被夸大而做不适当的推广。西方自近代以来,以探索自然界之简单性为特征的力学、物理学和化学取得了突出成就,于是造成了一种模糊观念,似乎任何科学活动都必须与探索简单性的方法捆绑在一起,谁不采用这些方法,谁就不是科学。如用实验室中边界条件能够严格控制的试验方法、数学方法、逻辑方法等去检验一切,甚至还有人由此引申出一系列更加具体的规则、条件和特征,来框定科学,实际上是将科学活动的某些非本质特征当作本质特征,以某一特殊领域和层面的特殊认识活动来替代和束缚所有的认识活动。如果把已有的探索简单性为主的近代科学和科学哲学当作衡量一切认识的标准,甚至宣扬近代科学体系“凡是论”,处处从定义出发,而不是把能否获得理论形态的正确认识作为科学的标准,其结果必将使科学僵化、狭隘化,实际上是把科学史上某一阶段的科学成就,变成限制科学发展的锁链。这样做,必定否认中国传统科学的存在与价值。也就是说,如果以西方传统科学作为衡量中医科学性的标准,中医面临的必然是被否定、被毁灭的命运。现在,人类已面临大量复杂性、非线性自然现象和一些小概率事件,实践对既有的科学理论正提出尖锐挑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任何情况下将任何科学体系绝对化,只能是作茧自缚。反省中国20世纪60、70年代对相对论、控制论、基因遗传学的所谓理论批判;沉思我国科学原则性的薄弱,再联系一些人对中国传统科学的蔑视,我们不得不呼吁,一定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科学理论的唯一标准。 (本室摘自《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9月15日、7版) |